从清华科技园 C 座到第三极大厦,从知春锦秋家园到普天德胜,再到北五环外的东升科技园,他的创始团队曾经带领豌豆荚,从 20 人的团队一度发展到四五百人规模、十亿美金估值的公司。七年时间,历史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,在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,他们再次回归到一个 20 人左右的队伍,从一个新产品,再度出发。
轻芒,就是他们的新载体。而这个新载体之所以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,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有一个明星老板王俊煜。
无意闯入互联网
1985年出生在广东的王俊煜,在广州念完小学、中学后,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就读。按照一般的"学霸路线",他可能会考托福,出国深造。但一次偶然的机会,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大学毕业那一年,他看到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在招收用户体验实习生,就投了简历。他以为自己很快就会被淘汰,因为他是学物理的,明显专业"不对口"。不过最后,他有些意外地进入了面试名单,而且还通过面试,最终留了下来。
据说,当时这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看重的就是他的"执着",王俊煜也得到了快速成长。
无意间闯入互联网行业后,王俊煜决定改弦更张,放弃兴趣不大的物理专业。从高中时代就有做传媒梦想的王俊煜发现,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众传媒方式能够得到高效地传播。"条条大道通罗马",王俊煜决定在互联网领域"安营扎寨"。
在互联网企业浸淫了三年后,王俊煜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。他发现,智能手机给父母接收信息带来了很多困扰。"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新的东西,让更多人更方便地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,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呢?"
王俊煜很急迫地想实现这个理想,"对于普通的中国人,我们实在有太多事情可以做。"在王俊煜看来,做内容分发是他最初的梦想。
把软件做得"有情怀"
没过多久,王俊煜做起了"豌豆荚"。这是一款安装在电脑上的手机管理软件。把手机和电脑连接上后,就可以在电脑上管理手机中的应用程序、音乐、视频、电子书等内容,也可以实现下载和备份。在王俊煜看来,这也是一种内容的分发,只不过侧重于软件和游戏类。
王俊煜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完全没被看好。业内一名"大佬"直言,这些年轻"书生"还太嫩了,在互联网做事情,过于"阳春白雪",打不了硬仗,也生存不下去。
没想到的是,产品在2010年上线后,不到三年就拥有了1.5亿用户量。2013年,"豌豆荚"火得一塌糊涂,当时的数据分析,每四个安卓手机用户中,就有三个安装了"豌豆荚"。
这是"豌豆荚"的巅峰时期,然而,也是关乎"豌豆荚"未来的关键决断期。那一年,王俊煜28岁。
错过的黄金时代
这一年,"豌豆荚"成了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眼中的"香饽饽"。面对着他们的收购要约,王俊煜一直拒绝。要知道,在互联网圈子里,从一个初创企业做起,到逐渐成熟、大放异彩,最后以高价被大佬们收购,无疑是一个好的"归宿"。
不过,怀揣着伟大公司梦想的王俊煜并不这样认为。随着身边一批做应用分发市场的创业公司一一被收购,王俊煜几乎成了圈里的"另类"。
本可以一劳永逸,但王俊煜决定放弃这种"安稳"。在他看来,要想独立"活下来",必须把"步子"迈得更快一些,虽然大佬们有资源优势,但他可以用技术和产品来抗衡。
2013年之后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猛。而且智能手机的用户数,呈几何级增长。新市场空间的出现,让王俊煜看到了生机。在这关键的几年,他瞄准了"应用内搜索""App矩阵",由此推出了"豌豆荚锁屏""豌豆荚一览"、"开眼视频"等项目。
不过,这份坚持和努力并没有明显成效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"豌豆荚"并没有明显提高。从那时起,王俊煜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方向:究竟应该发力做一些没有实际产出的产品创新,还是应更注重商业化运营?
但当王俊煜开始把团队回归到运营上后没多久,就传来了公司被阿里收购的消息。
2016年7月,公开消息称"豌豆荚"被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。在很多人看来,王俊煜输掉的可能不仅仅是情怀,还是真金白银。因为它在巅峰时期的估值,曾经高达10亿美元。
到底是不是贱卖?王俊煜倒是很洒脱,对于他来说,"并不太看重这些东西",最重要是看过程,以及过程里那些有价值的东西。
在获得2亿美元的收购之后,王俊煜几乎没有"换挡时间",就拉上了一班创业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。这是更接近于他"初衷"的创业。
王俊煜想做的是,成为好内容的"挖掘机"。2017年,他推出了"轻芒杂志"App。按照王俊煜的构想,他通过智能化兴趣推荐和搜索引擎,帮助用户在关注领域寻找到高质量的内容。它的范围包括摄影、料理、家居、穿搭、健身等。
时间回到2019年,发现轻芒对粉丝的影响力不如微博,内容丰富度不如头条,原创度不如知乎,甚至还有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款产品,为什么它会落得如此尴尬局面?究其原因,轻芒的败局很大程度是自身的原因,如果它勇于反省,及时转变思维、作出必要的调整,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。
推荐阅读:贵州在线
(正文已结束)